10月18日,西安铭师堂教育补习学校组织国际部学生参加主题为《感受艺术之美,欣赏名家作品》外出游学活动,参观当代画家刘文西老师的画展。让同学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发掘乐趣及兴趣,培养学生们探索美、发掘美、欣赏美的眼光,丰富学习生活!
心中有人民——刘文西“黄土地的主人”百米长卷首展
丰富学生教学,欣赏美、感受美!
培养孩子艺术品鉴能力!寓教于乐!
使学生乐学、爱学、好学!
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感受~
感受艺术之美,欣赏名家作品
作者:帅冬婷
坐在返程的公交车上,我依旧揣着颗澎湃难平静的心,眼前闪过倒退的秋景,脑海中刘文西先生的作品依然清晰。此行无憾且深刻!
周三下午,学校组织全体高中国际部学生去西安美院参观刘文西先生的画展,为了让我们感受艺术之美,培养我们的艺术品鉴能力,还有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掘乐趣及兴趣,再斟酌自己的未来道路。
其实在参观画展之前,我对刘文西先生的认识仅限于“前西安美院校长”及一百元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像。对于他的作品,也只是在书上,网上见识过。这次得到了近距离欣赏的机会,我才深深折服于刘文西先生的画笔下。
笔法细致流畅,结构精巧写实,人物有血有肉。这是看到画的第一眼时我的感受。再仔细品读,远有重叠土堆山巘,近有老朽孩童妇女,既有三秋桂子十里麦香,也有砖瓦樯橹栉杆米粒。有笔笔细细勾勒,也有浓墨淡彩跃然纸上。往更深层剖析,是黄土高原上生活的人民,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日常生活,一笔一彩真是真情,一撇一墨均是实感。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幅秋收图。老人坐着搓苞米粒,不远处是嬉笑打闹的孩子。这不过是最平常最平淡的一幕,却映射了无数情感。丰收的喜悦,老人边劳作边闲聊的惬意,小孩嬉笑追逐的天真活泼。肢体的语言,表情的丰富,使他们看上去纯朴且善良。一笔笔细致画,画出老人的皱纹,而小孩脸上光滑红润,对比鲜明,老人垂膑髻黄发,小孩圆圆嫩嫩,形象无比。
我且俗人,也许只能用通俗的眼光去欣赏,或许这些人们背后有更丰富的经历,或许作者赋予了这些人们更多的情感,但予我而言,三点足矣。
这次美院之行,使我更加坚定了刻苦练习画画的决心,也使我更加向往大学的一切。就从此刻起,奋勇直前,向着梦想与未来,走好我的每一步。
游学之美
作者:王悠懿
10月18日下午,学校组织我们高中国际部的全体同学去西安美术学院参观刘文西老师的百米长卷绘画展,同学们都为能一睹大师的封笔之作而激动。
到了美院之后,我们立刻就感受到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有雕塑系学生制作的高达几米十分逼真的粉色大猩猩,还有红色阁楼上的异性和铁血猎人。美院是很多美术生梦寐以求的地方,参观美院可以使我们有更加坚定目标与信念,感受到美院这个艺术盛殿的魔力,更努力的学习。参观完校园后,我们来到了画展的展厅,展厅外围了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欣赏刘文西老师的百米长卷,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大家都是一幅赞叹的表情,还有专业人士拿着单反相机在拍照。展厅内有专业的教授在讲解,通过教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这幅画是刘文西老师用生命创作的一幅画,画中讲述的是陕北的风土人情,画中有人民收玉米庆祝丰收,安塞腰鼓等内容,为了画这幅画,刘文西老师去了八十多次陕北,就是为了更好地画出陕北人民真实的生活,他第一次去陕北时画的小女孩到他画完时已经成了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正是因为他这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他才能画出这样震撼人心的画,看他画的人,心中都充满了赞叹与敬佩。
我们看到这幅画后深深受到了鼓舞,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在画这样的壮作时是需要多么大的毅力,他需要站着画这幅画,这对他也是一次挑战,但他都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了,这也是他画这幅壮作的目的——挑战自己,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学校组织的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在这次繁重的学习中放松了身心,还教会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时不能轻言放弃,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成功。这次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大家都意犹未尽,回味着在美院感受到的艺术熏陶。
西安铭师堂补习学校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美院之行的游学活动,提前做好活动全程的安排布署,并专程安排西安美院老师全程引导、陪同,从专业角度向学生讲解评析刘文西老师的作品,以确保此次游学活动活动圆满成功地开展。